1989
- 全公司接受品質管理診斷,進行挑戰戴明獎的各項準備。
- 繼1988年底台北總公司失火,積體電路廠年初亦遭回祿,此二起意外在全體同仁充分發揮患難與共精神之下,將損失減至最低。
- 中壢廠產出第五百萬台顯示器。
1988
- 羅益強接任總裁一職,首開國人擔任公司最高主管先例。
- 「新竹光電分公司」成立於新竹科學園區,專事生產雷射二極體。
- 照明燈具廠設於大園,並籌建台灣為飛利浦亞太區照明之生產及技術支援中心。
- 中壢廠提昇為飛利浦全球視訊產品企劃、開發及製造中心。
- 竹北廠開始生產高解析度彩色顯示器用管球;年底發生的特別獎金事件激發了積極的全面溝通,對促進勞資和諧有正面效益。
1987
- 中壢廠成立亞太行銷部,成為飛利浦在遠東地區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中心;其馳返變壓器產量達六百萬個。
1986
- 飛利浦與中華民國政府簽約共同成立「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」生產晶片,同年「積體電路設計中心」設於台北總公司。
- 飛利浦與美商艾佛來合組『全浦光碟』,設廠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,生產雷射唱盤組件。
- 建元廠的積體電路廠和被動元件廠正式獨立作業。
- 竹北廠啟用高壓靜電集塵機,為國內首座破璃廠防治污染設備。
- 中壢廠顯示器產量達到一百萬台。
- 飛利浦與台灣日光燈合資設立『台灣照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』, 生產節省能源的高效率光源供應國內市場。
1985
- 正式成立,「全面品質改善中心」 推展CWQI活動。
- 建元廠遷至楠梓加工出口區;同年成立遠東發貨中心,並獲得飛利浦品質獎。
- 中壢廠開始生產彩色顯示器。
- 全台灣飛利浦開始實施辦公室自動化。
1984
- 建元廠開始生產微粒元件。
- 竹北廠擴充彩色映像管產能,達到年產量一百五十萬個。
- 中壢廠開始生產單色顯示器,並先後產出第一百萬個馳返變壓器和第五百萬台黑白電視機。
- 荷蘭飛利浦工程中心承建中正紀念堂兩廳院多項工程。
1983
- 貝賀斐(J.Bergvelt)擔任台灣飛利浦各企業組織總裁,台北總公司成立管理執行委員會以擴大管理層面及確保政策一貫性。
- 建元廠開始主產陶瓷電容器、並榮獲歐洲共同市場電子零件委員會合格認證。
1982
- 第三干萬個單色映像管在竹北廠產出。
- 中壢廠開始生產馳返變壓器。
1981
- 黎夫鏗(p.LiefkenS)擔任在台各企業組織總經理。
- 中壢廠產出第一百萬個彩色偏向軛。
- 荷蘭飛利浦工程中心承包高雄過港隧道機電工程。
1980
- 建元廠成力自動化部門,並開始把產品直接出貨自至歐洲發貨中心。
- 竹北廠開始量產鐵氧磁體。
- 中壢廠成立設計工程部。